共青团武昌理工学院委员会

Wuch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梅南青年》团刊

    武昌理工青年old

    第99期《武昌理工青年》 第三版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14-03-01 阅读:

     

    多种选择,一种精彩

    采写: 龙雪

    人物剪影

            大一下学期,懂得创新的他凭借清新的茉莉花茶设计拿下了“第七届创意中国平面设计”的优秀奖,台前的好班长,台后微博神秘的操控者。“我这是白天白领晚上酒吧歌手”,他这样打趣自己,他说这是他崇尚的生活态度,学会平衡学习与生活,人生必须精彩。他叫刘应运,电脑艺术专业1202班在读学生,整理好一年的大学时光,回望过去,他有自己的独特感受。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在刘应运上小学时,义务教育还没有现在这么普及,一堂美术课对于家住乡村的他来说是件罕见新奇的事,因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所以他对绘画也没什么特别感觉,偶尔也会无聊涂鸦消磨时光,但是那是的他从没觉得自己会和它扯上什么联系。

            直到上了高中,学校专门开设了美术课,培养兴趣的同时也想为同学们未来的发展多一种选择。那段时间,刘应运跟着专业的美术老师学习基本的绘画技巧,然而,这一种与文字无关,用画笔展现出的另一种美深深地吸引了他。高二在同学们为选科徘徊不定时他毫不犹豫的报了文科美术班,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艺术生,从此开始了与艺术的美妙邂逅。

            也许艺术的本身就是一场视空气为灵感、视身体为本金的文化苦旅,其艰辛程度不言而喻,这是一条看不见目的地的道路,需要我们时刻仰望星空,为自己找到启明星的方向。高二下学期,为了让自己绘画技术进一步提高,他用自己的勤奋向老师争取到了去武汉参加集训的机会。他离开了校园,踏上了另一条充满了新挑战的航向。在长年累月的艰苦奋斗以后,苦尽甘来的刘应运用自己的踏实与吃苦为自己打下了牢固的绘画基础,实现了绘画从零基础到熟练的质飞跃。

    与微博相伴的灿烂春天

            每当学校举行大型活动的时候,当主持人说出:“微博互动神秘大奖等你拿。”的时候,观众们格外兴奋。很多人有这样的疑惑:谁是幕后操纵者?他会不会把奖品给私吞了?为什么主人不是我?刘应运每当被问到这些问题时,都会努力为自己辩解,操作者是我没错,可是这绝对是一场公平公正的抽奖,所有的幸运观众都是由新浪第三方平台随机抽取的,皇天在上,厚土为证。

            说到微博,刘应运说对于他来说每天玩微博已经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甚至打游戏的时候也不忘时刻留一个小窗口关注动态刷刷微博。大一刚来的时候,刘应运参加了校团委宣传部的信网中心,从此与微博结下不解之缘。从一个普通干事到现在的信网中心的副主任,并且还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微博社,致力于发展这个新兴媒体。微博已经不再只是工作的需要,更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平时在工作上,他会用新浪微博平台发布学校最新消息,协助学校大型活动的微博墙的管理,闲暇时也喜欢刷刷生活乐趣,分享喜怒哀乐。

            说起玩微博的心得的时候,他有自己的想法。刘应运说,新浪微博其实有很多我们根本不知道的作用,可是它的能量却是巨大的,它一直在等待着你召唤。这也是他创办微博社的初衷,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大家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宽自己的信息面。

    生活不分专业

            谈到对未来的规划,刘应运说:“现在只计划了两种安排,一种是找份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另一种是在微博媒体方面有所发展,具体其实也没多想,有很多大学生现在都陷入了一个专业的怪圈,该不该放弃大学专业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找工作万一没找到与自己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怎么办?如果不是本科文凭会不会就不了业?其实我觉得哪有那么纠结,选择自己适合的,勇敢的抛弃过去。生活本身就是个综合体,哪有那么多专业之分。文凭其实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是要看个人综合能力的。”

            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确实正如刘应运所说,生活是不分专业的,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向前还是止步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微博上流传着这么一条段子: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主角出色是主角的靓丽,配角生辉是配角的风采,看似不同实则各领风骚。如果有时间就多去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吧,比如翻一翻从来没有阅读过的书,了解一下自己从未涉及的未知领域,又或者随即拿出旅游攻略,去一个心驰神往的地方,来一场短途旅行。书不在多,路不在远,甭管是主角还是配角,平凡人的人生同样可以活出不平凡的精彩。

     

    书影评说:

    僵尸世界大战

    作者:HuSAR

            《生化危机》每部均价四千万美元;《行尸走肉》每季均价两千万美元;《温暖尸体》整部不过三千五百万美元……但在2013年6月,一部电影的上市让原本“烂熟”的电影丧尸情节更添一丝混乱,同时它也以总成本1.7亿美元问鼎“丧尸片”拍摄成本世界之最的“桂冠”。它就是在暑期档大红大紫的《僵尸世界大战》 。

            《僵尸世界大战》讲述的是一个观众们熟知的美国英雄主义故事,和所有的丧尸片一样,影片开头一片平静的三分钟后就以一次爆炸、一场追逐、一阵混乱拉开了“丧尸征服世界”的大潮。之后曾经是联合国雇员的男主角带着家人历经千辛万苦逃离了丧尸横行的陆地来到了海上临时避难所,刚安顿又被派往韩国调查丧尸病毒的来源,之后又因线索的指引来到以色列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失控前又沿着线索抵达欧洲的一间病毒实验室,最终在实验室里面找到了可以让丧尸无法发现人类气息的特殊病毒,最终人类开始大规模投放这类病毒血清,并准备反攻……

            纵观整部影片,大制作却又放弃了传统丧尸片所必备的大量血浆以及各种重口味镜头,这也许是为了票房市场考虑接纳更多观众,而在没有一个“R”级评分的“好成绩”之下,《僵尸世界大战》拿到了PG—13的级别限制(13岁以下儿童必须由父母陪伴观看),这也让整部电影更加趋向于“纯粹描写丧尸”的灾难片而非正统意义上的“丧尸片”。而在充斥类似恶搞、闯关式的丧尸片中,独树一帜的拿出了灾难片的架子,也算是一种新意。

            从整部影片的空间跨度、丧尸数量以及投资成本来看,本片都是史诗级别的僵尸大片,预告片中的镜头已经足够震撼人心了。但是剧情方面却也是此类大成本制作电影的硬伤,平淡无奇的剧情,无非就是一个不死主角拯救世界的故事,而情节发展中太多的巧合也让电影缺乏具体的说服力。而为了突出主角人物而设计的双线剧情却适得其反的弱化了布莱德皮特的性格特色,作为“辅助线”的主角妻女的情节插入显得不算生硬但是存在感为零,把“辅助线”砍掉完全不影响剧情发展,同时却在某些地方更能自圆其说,特别是韩国发现线索的最后阶段完全等同于单机游戏里面一个NPC对着你复述剧情……

           全片最震撼的镜头无疑是耶路撒冷的僵尸爬墙段落,镜头中僵尸的规模以及行进的速度令人咂舌,笔者可以说看到那个场面顿时觉得生化危机5结尾的场面完全是渣渣啊。而与耶路撒冷镜头可以比肩的则是僵尸航班的桥段,当然,在真正结局前的小平静之中突然来一下让人心跳的情节是美国大片的惯有手段,而在僵尸航班坠机之后,电影剧情又是万成不变的拯救世界镜头……至此影片在没有任何突破的情况下做了一段匆匆的交代,走向一个平淡的结尾,其总结性质的结局也像是为了续集做出一些铺垫。

            承然,布拉德皮特的加盟给影片增色不少,但是剧情的硬伤让整部影片的大制作变成一次浪费的视觉盛宴,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如果有续集的话也希望导演更加的倾向于剧情的架构以及故事线的安排,给观众呈现出一部史诗级的电影而不是单纯的视觉盛宴。

            最后,还是要感谢那些扮演僵尸的群众演员,他们才是真的业界良心!

     

    校园众议:

            学校在暑假为所有楼栋的部分寝室装上了空调,今年是学校装空调的第一个学期。现在很多同学享受到了空调,享受到便利的同时又多了抱怨,比如昂贵的电费,有的同学觉得热想开空调有的却又觉得冷,室友出现了矛盾,有的人说空调来了体质弱了,还有的同学则抱怨学校没给自己寝室装配空调。你身边有哪些对空调的看法呢?

            @克洛诺斯:其实我觉得没有空调也没什么,我们又不是富二代和官二代,这点苦还是要吃得起。

            @夭离° :空调可以帮助我更好的学习,更好的休息,夏季武汉的天气没有空调真难想象。

           @记事本与友人帐:刚开学我就被告知我很幸运能够成为第一批使用空调的人,可是几天过后,我发现空调的位置安装的一点也不合理。有时几乎是冻醒的可是室友还说不够冷。

            @多多:上面说的空调导致的室友关系不和谐,我们寝室就出现过,有的想开空调,有的却觉得扇风扇效果也一样,诶,很纠结。

            @巴黎塞纳河#左岸:我觉得电费其实不算什么,最大的问题就是有一点热室友就要求开空调,我们身体太被娇惯了,体质变差了。

            @昔年:我每天很注重锻炼,有空调当然是最好的了,这么高科技的产品不用多浪费,说体质弱的孩子要多锻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