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版
负责编辑:黄一飞 王子若
不将就
电商1701刘翠梅
《何以笙箫默》中,一直高冷的何以琛仰头望着天空说:如果这个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而我不愿意将就。将就一词,说出了多少的无奈和太多的爱而不得。
将就的原因千千万万,谁又能说的清楚,或许是随波逐流;或许是选择了隐忍退让;亦或许是别无选择……有人说:你越善良,越没人计较你的委屈。当时的我很不解,也想不清楚,再后来,时间真的给了我答案。你的善解人意,会被人认为风度;你的慷慨,也会被认为理所应当,而一切的委屈,也只有你自己默默承受。
我是一个经常把“随便”字一词挂在嘴边的人,也并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妥,直到某天随身用了两年的圆珠笔莫名弄丢,内心的失落,不知道如何诉说,究竟是矫情?做作?还是舍不得?不习惯?说不清。也罢,自己找不到的原因就不要问别人了。大抵是自己已经习惯拥有了吧!这就是人,拥有的时候不痛不痒,失去之后无比怀念,但并不会改变什么,只会让自己难受,自己能做的不过是安安静静的接受。念旧的人,不动声色却内心澎湃;洒脱的人,一直在笑却千疮百孔。行走在光怪陆离的世间,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人生在世,最终归于一个“淡”字。要走的人留不住;要哭的人也不必哄,想通了就好。忙碌的时候学着偷会儿懒,放松一下;难过的时候听个笑话,暖暖自己;遭到别人的拒绝时,找个理由哄哄自己,不也很好。
生活本就应当如此,自我调节,自我安慰。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非常穷,穷得只剩一条裤,甚至连姓名都没有。但是,他的可悲不仅在物质生活条件的被剥夺,而且他精神生活也被扭曲。他被压在未庄生活的最底层,什么人都能欺负他,可他对此并不在乎,好像常常还很得意。原因在于他有一种独特的精神胜利法,分明挨了打,他却想:“这是儿子打老子”。可见,他是多么的乐观。试着当一下阿Q,不也很不错吗?且行其珍惜!
愿你用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旧时光,你好
汉语言1703蔡娅文
车窗外的景物向后奔跑,它们一一向我挥手告别。车内,有旅客醉入梦想,有小孩奔跑跳跃,有家长谈心交流。不同的人在这相遇,时光列车平稳前行,所有的温暖回忆,美好瞬间即将到站,我不得不拉开记忆的大门,轻声说:"旧时光,好久不见。"
旧时光,像是一滴即将入清水的墨汁,也像那颗被遗忘的方糖,更像一个已被抹去灰尘的泛黄日记本。你对它念念不忘,它对你必有回响。
十岁,一个天真懵懂的年纪,一段纯真温暖的时光。一把剪刀,一打墙纸。记忆中的这位老爷爷总能用这些简单的东西做出让我们心动的玩具。老爷爷会用米糊把墙纸固定,用手指按压出多余的胶水,用彩笔画出丰富的图案后,开心的唱着:"风儿吹花儿笑,文子风筝飞得高。"每逢周末,老爷爷会带着我们到村里的小麦地放风筝。在金黄的麦地上,在微风的拥抱下,老爷爷会帮我们升起小巧的风筝,有时老爷爷也会大声的问我们:"孩子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啊。"
"宇航员,蛋糕师,钢铁侠,芭比公主……"
"都挺好,这人就要像风筝一样,飞得高才能看得远啊!"老爷爷总是意味深长的这样说,我们总是会心的回答"知道啦知道啦。"稚嫩的声音,儿时的梦想,伴着时光的歌声飘向远方,这些愿望有的被时光打磨褪去了昔日的光彩,有的被旧时光拾起并小心珍藏,让我多年后有梦可做,有故事可讲。
十六岁,一段自己对彼此不了解又渴望被了解的时光。吃一顿饭,从开始的陌生好奇到最后的相拥哭泣;记一堂笔记,写好了相遇的目录与顺序,却写不完三年感动的结局与结语;做一道道题,做出了令人开心或悲伤的结局,却再难遇到那年老师的提醒与永不放弃的决心。照一张照片,每个人微笑的瞬间,被定格的画面承载了整个青春的重量,也附有年少时的误解与宽慰。旧时光默默替我把它们装进信箱,并写上:愿时光能缓,故人不散。
十八岁,就像是一本答案之书。或许我刚刚进入大学世界,或许你还在复读的道路上一路飞翔,或许我还在想着老师的"到了大学一切就不一样了"的口头禅,或许你还未与家人道别就已背上行囊。但十八岁的时光告诉我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需要慢慢感受,慢慢体会,才能懂得成熟中带着稳重的含义,才会知道这是十八岁时光的气息。
时光列车平稳到站,我从梦中惊醒并收好它给我的礼物。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么溜走,转头回去看看时已匆匆数年。窗外,秋叶飘落,但似乎每一片都在说:“旧时光,与你同行”。

画
广告1702孙海月
“素练霜风起,苍鹰画作殊”艺术如画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画如艺术映现自然,生活如艺术,艺术如画。每一笔,每一种颜色都是在叫嚣作者的生活,作者的情感,没有情感的画就犹如木偶摇摆不定。一壶空洞浮躁,一片凄凉凋零,一曲悠扬婉转,都能融合在一笔绝伦的色彩中。
画,也许是淡雅的泼墨,也许是色彩斑斓油彩,最终源远流长,永不泯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画,静而动,动而静,有的逼真,有的未必栩栩如生。千言万语,千姿百态都寄情于笔与纸,清新淡雅,风华水月雅致不同,情趣相同,意境不同,心境相容。古有《富春山居图》,元朝以富春江为背景,墨色淡雅,疏密有致,变化丰富,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今有《奔马》,近代画家徐悲鸿最著名的名画,饱含奔放的墨色使马与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线条富有弹性,透视感极强,独有“一洗万古凡空马”的灵动;西有《星月夜》,印象派画家梵高所住,海浪犹如火焰一样奔涌在画纸上,夸张变形,卷曲旋转,那月蚀中走出来的月亮神一样含义,就如“上帝是月蚀中的灯塔”一样,挣扎,奋斗,挣脱,风在发狂,山在缭绕,迷幻和躁动世界独一无二展现无余。国画的精致寄情怀与墨彩,水,墨,彩无论婉约清幽,无论热烈磅礴,总是不知不觉让人心里泛起微微的涟漪。
浮夸的世界淡雅的心,总能描绘出最真挚的忧伤和情怀,心灵的沉淀,泛起的涟漪,总是饱经沧桑才会赋予画家真正的灵感和温暖的心。画可以描绘无数,淡淡的忧伤,暖暖的情怀,静静的心灵,这些都是画家的思想和溢于言表的深意。“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画就是一个,应知天道酬勤,不叫一日闲过的过程,有时不是作品没有情只是作者没有心,岁月,时间,磨砺都会融入画中,天分固然重要但在好的天分没有情最终只能是蓦然回首,勤奋刻苦,十年磨一剑的人只要有感有情也未尝不可成为典范。艺术如画,画记录了世界一切,拿起画笔,每一秒的停顿都像是从指尖失去,每一缕阳光,每一颗树苗,每一座山峰它们都以最真实的姿态存在着画作中正如“美术一旦脱离了真实,即使不灭亡,也会变的荒诞。”
“画家应该观察大自然,但不能把自然和绘画混为一谈。我认为,积极真实只是超越事物外漏的形状和颜色,一种深刻的相似,事物之间的相似,要比事物本身更深刻,更真实。”这就是艺术,这就是画,它永远都在诠释真实和虚幻。画者,心中有笔才有画,有真,有情才会细腻,墨也可斑斓,彩也可淡雅,心决定了作品一切,浓浓的墨,淡淡的彩,画终会永远,终会在历史中交替,失色。

居天地,守本心
甘春宇 计科1705
道家以出世为心,希冀己身不被外物所牵;儒家以入世为任,但求为无欲君子;佛门讲究灭欲扪心,只思生命之因果。三家奉理不一,但最基本的寻真理之心,便为:淡功过,蔑得失,守本心。
夫古今以来,大任但成者,非心航之途不变者不是也。半途而弃者多也,单究其因,无非本心蒙尘,前行之意薄矣。
鲲鹏振翅三千里,庄周寻梦一春秋。千年而来的庄子,一生不在意世人的看法,一生不求名利。哪怕是现在,能读懂庄子的人亦少之又少,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对这个世界的影响,人生如梦,寻应做之事,无论翱翔九天之上的鲲鹏,亦或者翩翩而立的蝴蝶,都应追逐灵魂的自由,不能因外物而牵,并如: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守本心,成于天地间!
大江之上苏君子,被贬至黄州,若问他,恨不!应言:当恨之,若问他,悔不!应言:何因悔。观长江浩荡,看清风明月,苏君子有言,于是《赤壁赋》出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但看苏子已淡然如此,虽当政不能如意,但才学可谓堪称大器,风流千百年,本心不变,在前行之路上寻乐自欢,亦有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淡功过,不思得失,所以他最终能成为一代大儒,此非一路持本心而行者不成也。
又观佛家,当世佛家代表不二人便为星云大师,星云大师一生勤以好学,坚持以佛家悲悯世人的慈心待人,做过无数次的慈善,却坚持匿名,正如大师所说:“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地,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求无过于心,此乃成佛之心。
君子不行陌路,管他咫尺天涯。身处世间,不求身心出世,但求初心不改;不求无欲无求,但求重以心宁;不求严己身苛,但求本心渐朗!
现在的世界过于浮躁,过于重名思利,本心易蒙尘,于是很多人晚年黯然悔矣,而今之少年,当应时常拂去心中躁意,深深内自省,方可不忘初心,辩以世理。
居天地之间,本为过客,当应发肺腑之言,行本心之事。
居天地,守本心。
词境,人境
汉语言1702李梦妮
在诗词歌赋的境界里,有山川美人,史册画卷,也有英雄一梦,梅花几落。似乎世间的一切物景都可以得到修饰,一切都可以是诗性的因子,但是被这绝美诗篇所掩藏起来的,又是诗人们怎样一种孤决和叹息呢?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你眼着一抹凋零色,楼高有西风乍起,不料惆怅间将天涯路望尽。人生初境竟如此般,迷茫而不知前路几何。
人立于世,本就满载着一腔苦心事,而忙者自促,鄙者自隘。这一境里,困住了多少眼波含情、韶华正盛的才子佳人?
此时的长安街似乎喧闹非常,高适将眼光落在匆忙行人的眉目间,可他只看到了一张张冷淡神色。诗人正值弱冠,从寒门摸索着踏足这烟火红尘。可世事难料,胸怀大志的诗人纵然腹中尽是笔墨经纶,腕间伏满刀光琼影,仍是屡屡碰壁。是沧州到长安的路相隔甚远吗?他一路踌躇,飘摇不定。路在何处呢,诗人犹豫了,可他只是远眺这长阔山水,说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看似是在慰藉自己的多难,但更多的是在对前路的探寻,尚且往前走吧,我想说。
王国维先生将人生定义出三重境界,那么在对人生的举棋不定后,年轻的心脏似乎也跳动的慢了些。
再放眼这人世,春愁处,暮色烟光寒,只得清酒一壶。宽缓了衣带,憔悴了人颜。人生二境便是这样,即使形容消瘦、求而不得,也无半分悔意。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囿于物质生活的清苦,又苦于精神追求的无法满足。可是无一例外的,他们虽衣褐宽博,仍四处奔走,只为寻求那一丝机遇来施展抱负。杜甫举杯了,艰难往事似乎催白了他的鬓角;李商隐看尽千帆,仍独坐病树前企盼来春;李白似乎也有些失意,将登太行,雪却铺满了山麓……
这正是人生里境中透露出来的无奈感,当我们浅读一首诗歌时,你会感受到朝圣般的虔诚,会盛赞诗词歌赋那旷美的意境。诗人就是有这般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挥毫间,世间的一切苦难于他们似乎都是过眼云烟。可是他们内心的确潜藏着巨大的悲愁,那么究竟是山壑林泉美化了其心灵深处的苦痛,还是诗情画意升华了他的人生境界呢?诗人就是这样,总是能在物我不分的境界中驰骋,他们活得通透,却也着实痛苦。如若这般苦,为何要执意下去呢?那么我来回答你吧,人贵存志。就算身心布满疲累,可心中尚有一丝光亮,就甘愿,为伊消得人憔悴。
于是你叹到:还好他们有诗相伴。可是何止是诗呢?那是一颗诗心啊,它足以柔化这苦难,在艰难险阻中开出不甘凋零的花。
于是宝马雕车,凤萧玉壶,留得一席暗香。寻那人千百度,灯火阑珊只在回首处。人生终境便是如此,热闹中存一冷眼,观世不语,亦若得道。
在历经尘世的洗礼后,也许并不是所有的诗人都如欧阳修一般“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但是却大都接纳了乡野的呼唤和民众的歌哭,诗歌意境自然更加旷达澈净,而对人生也呈现出更舒朗的襟怀。这些无不都倾注进了诗词中,揉进了历史的骨髓,启迪着后人。
词之三境亦是人之三境,一寻,二定,三释。寻是那一份孤勇蓦地闯进你年轻的心脏,迷茫作剑,也可舞出一番年少轻狂;定是那七分魄力桀然攀于你执拗的眉头,苦难作绊,也能走的潇洒畅意;释是那三两清酒倏的滑入你干涩的喉头,美梦临头,也不过是眉眼间一抹淡淡笑意。
看过世间百态,愿你归来之时,看山仍山,看水仍水。

生长
国贸1701 罗佳琳
村上的树儿
遗忘在马路旁
幸亏风儿
带走了他的悲凉
流浪到另一片粟子森林
赶来的旅途汽车
小孩的嬉戏玩闹
恋人的甜蜜告白
路边的野花与浅色脚印
奔跑在这片迷雾中
留下薄荷味的清香
在这秋天与冬天的交往中
凝视着白天跟黑夜的
一颗向往星空的种子正在悄然萌芽

夜
英语1702 刘莉
入夜,渐渐微凉。
路旁的灯光,忽明忽暗。
路旁的公交,陆陆续续。
路旁的行人,匆匆忙忙。
朋友,你是在着急回家吗?
朋友,你是在惦念亲人吗?
如果是的,
那么请你向着灯光的方向,
奋力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