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网12月12日消息(记者 李敏瑄 杨宇辰 见习记者 张伟晨 陈可欣 杨晓惠 报道)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及五四青年节对全国青年的殷切寄语,武昌理工学院于今年暑期精心策划并全面实施了以“让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表彰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与团体,进一步鼓励全校师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共同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力量,武昌理工学院于12月12日在大学生活动中心隆重举办了“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表彰大会。出席本次大会的领导有: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林娟教授,校长助理、学工处处长李金永副教授,校团委书记杨瑞,人工智能学院党总支书记饶浪,生命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胡瑞年,校团委副书记王杰,以及各学院团委书记、校团委董雨老师、各学院素质导师,同时,社会实践团队代表和学生代表也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荣耀时刻。

大会伊始,全体参会人员共同观看了《奋斗的武昌理工青年》专题视频。该视频生动呈现了武昌理工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多个关键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过去一年,武昌理工青年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足迹遍布全国,不仅锻炼了自身能力,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紧接着,全体参会人员奏唱团歌,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响亮的歌声,共同表达了对共青团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崇高敬意。


会上,校团委杨瑞书记宣读表彰决定,对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集体做出表彰。经过严格评审,共有二十四支团队荣获校级“优秀团队”荣誉证书,九十五位同学被授予校级“优秀个人”荣誉称号,十一个项目荣获“优秀品牌项目”荣誉称号。在表彰环节,与会领导分别为获奖的个人和团队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对他们的出色表现给予了高度肯定和鼓励。




会中,艺术设计学院的“以绘筑梦”团队,通过科技与美育融合的创新模式,为乡村儿童带来了丰富的美育课程。第十八届“大手牵小手”恩施志愿服务队,历经18年,致力于留守儿童关爱与乡村振兴,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工智能学院的“智能之光”团队,深入乡村开展志愿服务,运用专业知识创新教学模式,点燃了乡村儿童的学习热情。



在优秀个人分享环节,邱可欣和周凯两位同学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邱可心来自第十八届“大手牵小手”崇阳星光志愿服务队,她深情讲述了自己因受青年志愿者帮助而心怀感恩,进而投身志愿服务的心路历程。周凯作为影视传媒学院“田野新青年”云南版纳相约帕瓦实践团队的队长,他在云南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因材施教帮助当地儿童克服语言障碍,并利用自身专业技能助力农民直播带货,传播中国声音。他们的分享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也鼓舞着更多的同学投身到志愿服务中去。


展示结束,由大学生艺术团带来表演《老师好》。该表演讲述了一群身处深山之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勇敢追寻梦想、努力走出大山的故事,深刻揭示了中国偏远山区儿童的生活现状与求学艰辛,同时向全社会发出了关爱深山儿童、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强烈呼吁。


大会最后,由校长助理李金永发表重要讲话。他对学院过去一年在社会志愿服务领域取得的显著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并对广大学子寄予厚望。他呼吁各团组织继续发挥引领作用,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搭建广阔平台。同时,他鼓励全校师生不断探索社会实践的新模式、新机制,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就业创业等多方面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他表示,希望广大学子能够在实践中勇于创新,不断提升责任意识,拓宽实践渠道,丰富实践形式,努力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活动结束后,记者采访到了第十八届“大手牵小手”恩施志愿服务队代表郑玲峰同学,询问她作为优秀团队其中一员的感受,她表示:“成为这个优秀团队的一员,对我意义非凡。团队成员们热情投入,传递温暖与希望。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我们共克时艰,完成诸多有意义的志愿任务。这段经历让我珍视团队友谊,更坚定了我投身志愿的决心。明年我希望担任队长,亲自带队支教,带领团队在志愿服务道路上续写新篇。”